圖片供稿/平常谈   

古訓二則

張立:香江健筆,成功投資家,先後任香港亞洲電視臺總顧問、臺灣《商業週刊》副社長;曾撰寫專欄《商心國是》,主講《張立平常談》,廣受海內外觀眾激賞。"平常談"微信、網站由朗聲圖書、朗銳數字傳媒聯合運營呈現,歡迎轉發關注。

  “勝人者力,自勝者強。”能戰勝別人只是有力而已,能戰勝自己才是真正的強。這是老子《道德經》第三十三章的一段話。通常戰勝自己更難,你看美、蘇,有那麼強大的軍事力量,各有成萬枚核彈,能把地球毀滅多次,但無法解決自己的難題,蘇聯崩潰了,美國正陷入危機。

  美國“先使未來錢,開支無度”,能夠克服嗎?鄧小平之偉大,就在於他能及時扭轉中國的方向。一個能反省,並且能改正的民族是強大的,因為有曆久常新的精神,這種精神正是生命力及年輕的表現。所以儘管有悠久的歷史,中國不老,這從一八四○年以來的歷史,及一九七九年以來的歷史可見。

  “自知者不怨人,知命者不怨天;怨人者窮,怨天者無志。”這是荀子的話。荀子生活的年代大約在西元前298年至238年,趙國人,即今日的河北省一帶。晚年鄉居著書留下《荀子》一書,他是儒家改良大師,但他教出的學生韓非,則是法家主將。

  荀子提倡“性惡論”,與孟子的“性善論”針鋒相對。他說,人生下來就有物質欲望,有物質欲望就有爭奪,爭奪就使社會秩序亂,這就產生了維持社會秩序的法和禮。他認為“善”是後天學習得來的,如果努力,還可以由“愚”變“智”。

  他認為“天”有自己的法則,但沒有意志和目的,天不會因為人們怕冷就取消冬季,地不會因為人們嫌遠就縮小它的面積。自然界運行的法則,不會因為有賢明的堯才存在,也不因為出現暴虐的桀而消失……如果人們加強農業生產,又節約開支,天就不能使人貧窮;衣食周全,又經常活動身體,天就不能使人生病。如果荒廢農業生產又奢侈浪費,天也不能使人富裕;衣食不足而又不運動,天也不能使人健康。他認為人有充分的主觀能動作用。

  所以他最反對“怨天尤人”,所以講自知者,不怨人。知命者,不怨天。怨人者窮,怨天者無志。

   這段話很值得參悟,這是在困難及逆境前的兩種態度,失敗者與成功者的區別。世界上沒有人不碰到困境的,你的主觀能動性,決定你被困境淹沒,還是走出困難。這是荀子的精神。

  • 作者:张立
    編輯:平常谈
  • 收藏
發表評論
發表新話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