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際象棋與圍棋
國際象棋以將死對手為目的,棋盤上你死我活;圍棋是我活,也讓你活,比的是誰佔有的地盤(利益)多。西方人喜歡下國際象棋,中國人喜歡下圍棋。目前國際政治舞臺上的博弈,也反映了兩種政治觀及方法論。有趣的是,國際象棋看似殘酷,但經常和棋,因為雙方投鼠忌器,互相忌憚;但圍棋,卻總分出勝負,和棋很少。
2008年8月8日,奧運開幕式當日的兩件事,反映東西方文明的不同顯示。俄國揮軍打入格魯吉亞,以硬實力反擊美國,顯示俄國重新崛起;但北京,則是笑臉迎人,在開幕式上盡露光芒,講“和”又講“四大發明”,實柔中寓剛,內藏氣勢。這一文一武的表示,完全不同的風格,完全不同的效果。
“柔中寓剛,綿裡藏針”,是太極拳譜裡的兩句話,毛澤東曾用這兩句話形容鄧小平。幾乎可以說,中國外交政策繼續“韜光養晦”,就是為了避免樹大招風,但近十年,在“韜光養晦”後加上“有所作為”,就是密密地佈局,有如圍棋的布子做眼。到去年,非洲四十個國家首腦雲集北京,才使西方國家恍然大悟,其實早在六十年代,中國就在非洲耕耘了。
圍棋說“入界宜緩”,“不得貪勝”:在別人的地盤打入,切忌過狠。攻擊、殺子很爽,但很容易暴露自己的缺點,被對手攻擊。圍棋攻擊的最高境界不是殺棋,而是通過攻擊而獲得利益,即謂不戰而屈人之兵。你看小布希在伊拉克,過於用強,結果陷入泥沼。而中國當年與印度的邊境衝突、對越自衛反擊戰都是打了進去,就主動撤出,其打仗不是著重一城一池得失,而是時刻考慮國際大局,考慮全域利益。
圍棋的角度,對手在你的勢力範圍內打入的子,一定對之攻擊,否則這盤棋必輸。所以五十年代朝鮮戰爭,六十年代越南戰爭,中國不顧艱難依然出兵或出力援助。臺灣一旦“入聯公投”通過,中國一定施殺著,美國介入,也一起打,絕不猶豫。你看他軟時很軟,狠時也很狠。
-
作者:張立編輯:平常談
收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