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片供稿/平常谈   

“吃醋”起源一說

  “吃醋”這個詞婦孺皆曉,且北方、南方,不同方言都使用,歷史悠久。中國元明小說中有“吃醋”、“醋罎子打翻”、“醋勁大使”、“酸得很”……總之這個“醋”,是形容男女之間對其他異性過於敏感的善妒反應。

  正如許多詞語,日用而不知,這“吃醋”到底從何而來?筆者也與大家一樣,不知其所然。

  清代筆記,有此一說,記述者為清初一位名士,好尋根問底。

  原來唐朝開國,李世民手下有一戰將,無子,唐太宗賜宮女二人作姬妾,但這位戰將的老婆十分強悍,堅決不准宮女入門,並遣回宮中。唐太宗大怒,令婦人來見,婦說:“少年窮困時,我夫立誓,他日得志,決不立妾。”太宗:“命汝即帶同兩宮女回家,如再違抗,賜死。”婦答:“寧死亦不欲見我夫納妾。”太宗命左右以毒藥一碗置案上,“汝再違抗,即飲此藥”。婦不假思索,一飲而盡,怎曉得是一碗黑醋。太宗慨歎,“吃醋”的夫人,連死都不怕。

  從此“吃醋”流傳下來。

  執著,看不到、摸不著,但連命都可以不要,可見其堅。

 

 

  • 作者:張立
    編輯:平常談
  • 收藏
發表評論
發表新話題